远离贪病 享受生命/黄秋玲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6:27:24   浏览:85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远离贪病 享受生命
河南省修武县检察院 黄秋玲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与其情绪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长期在坏情绪的影响下会被各种疾病所困扰。对于贪污腐败者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因此而难以享受到生命里最纯真的快乐。
其一、贪污腐败者病出有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贪污腐败者为了谋取一己私利,利用职权,损公肥私,巧取豪夺,他们用尽心思装饰和充实自身的生命,赋予生命各种各样的目标和意义,真可谓机关算尽。然而他们坏事干多了,自己也觉得心里不踏实,思虑重重,不敢见个风吹草动,听到“反腐败”三个字就会心惊肉跳,整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终日,唯恐东窗事发。同时,他们对法律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且从成克杰、胡长青等粉粉落马的贪官身上也深知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所以他们会时时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处于吉凶未卜的状态而忧虑,这使得他们内心时刻无安宁可言。或者说,贪污腐败者也有侥幸逃避法律制裁的,他们可以用“高明的手段”来掩蔽自己的罪恶行径,暂时或永久地伪装自己,对公众一副正人君子之相。但他们实施了犯罪行为,犯罪的概念使他们不能摆脱抑郁和恐惧的心理。因为贪污腐败毕竟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他们会永远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永远没有真实感、永远感到自己“与从不同”、永远有一种被社会和公众排斥的孤独感。他们在人前可以春风满面,在人后却总是空落落,寂寂然。总之,贪污腐败者的内心总是阴暗的。当这些人的心理始终处于忧郁紧张的状态时,就会精神压抑、生活痛苦。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象小草没有太阳照射会枯萎一样,这类人群也会因为心灵及其行为长期处于阴暗的角落里而损害其健康甚至生命。
其二、贪污腐败者之病理论证
这种疾病现象,在医学界、心理学界早已得到认证。祖国医学认为:“惊伤心,思伤脾,恐伤肾”;巴西的一位医学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也发现,屡屡贪污受贿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神经过敏、失眠等症而折寿。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许多人常年生活在不安之中,大多数人最终死于心力交瘁。这说明,丧失道德,违法乱纪的贪污腐败之流在严重的心理重负之下,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一系列侵害,免疫力下降,疾病乘虚而入。可以这么说,贪污腐败者在奢华相伴,荣耀相随的同时,既制造了罪恶,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也严重损害了自身的健康,毁灭了自我。我们可以把贪污腐败者们所染上的种种可怕的病症,诊断为“贪污腐败综合征”。这种症状的产生,不会像病菌那样直接侵害人的健康肌体,而是通过人的心理负荷和精神上的消极情绪,悄然引发疾病。正如一位哲人所说:“贪婪的人,他在世界各地追逐名利,而死亡却跟在他的身后。”
其三、远离贪病需从心理上对症下药,彻底治疗
人身健康乃无价之宝,这种健康包括肌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全。保持身体的健康,是一种有形的追求,而要保持人心的安全和健康,则是一种无形的追求。其实人人都爱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身心两方面的安然生活。因此我们要奉劝那些有贪欲念头的人们,与其说整日求神保佑,不如先求自己远离贪欲的病痛的折磨,保持一颗廉洁之心,做一个安然而又充分地享受生命的人吧!
古人云:“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被物欲所困扰,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很悲哀;而留念于纯真本性的人,则会感到生命的乐趣。明白受物欲困扰的悲哀后,就能立刻消除世俗的情怀;明白留念于纯真本性的快乐,就会达到圣贤的美好境界。这句古训说出了生活的真谛:安分便能安然地生存!人最怕的就是做下亏心的事,人们只有洁身自好,远离贪念,严于律己,多做善事,才能保持心安。金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与往,更不会给人以最高的生活境界。想想人活在世上,不管是物质上的追求,还是精神上的追求,不都是为了安心而快乐地活着吗?如果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不能安然,终日被疾病缠身,那么追求还有什么意义?

黄秋玲  
地址:河南省修武县检察院
邮编:45435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2008年全国海事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通知

海事局


关于印发《2008年全国海事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海事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事局,各直属海事局:
在过去的两年中,全国海事系统各单位积极贯彻、落实并深入推进“规范管理年”活动,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强化监管和提高效能,不断提升“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特制定《2008年全国海事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六月十六日


2008年全国海事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

根据《关于在全国海事系统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的意见》(海事〔2006〕140号)的要求,在过去的两年中,全国海事系统各单位积极贯彻、落实并深入推进“规范管理年”活动,海事部门的社会公信力、执行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现海事“十一五”发展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认真总结过去两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强化监管和提高效能,不断提升“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海事监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现提出2008年的“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思路
2008年“规范管理年”活动的主要思路是:不断深入落实《关于在全国海事系统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的意见》,深化重点,夯实基础,谋划长效。
深化重点:继续以规范内部管理为重点,增强各级海事管理机构的执行力,全面落实交通运输部和部海事局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保证政令畅通。
夯实基础:对全国海事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开展以来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汲取成功经验,继续应用到日后的“规范管理”工作中去。
谋划长效:2008年的活动目标是“固基础,求长效”:在巩固现有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着手建立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重点任务
(一)对过去两年规章制度“立、改、废”的完成和落实情况进行总结与交流。在确保制度的规范性和统一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优化目标管理责任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督察机制,确保每一项规章制度都有效地贯彻和执行。
(二)加强落实各级海事机构领导班子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各项监督制约机制。重大事项实行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各级海事机构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机构的决定,并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三)严格规范计划和基本建设管理,树立廉政意识,用更多更好的精品工程、廉政工程为实现海事新发展的目标夯实基础。按照既定规划要求,抓紧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加强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维护设施安全,为海事的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加快海事监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海事监管效能,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起水上安全防控体系。
(四)加强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精心组织,加大培训,加强协调,严格审核,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准确性,不断完善对各类经济活动的内审监督机制。继续开展资产清查活动,完善资产数据库,结合船舶和水上浮动设施统保延期和续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
(五)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一面旗”的要求,严格执行部海事局《关于在全国海事系统开展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的决定》、《关于贯彻实施<关于在全国海事系统开展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的决定>的通知》和《关于转发交通部交通行政执法忌语和交通行政执法禁令的通知》,不断优化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落实执法责任,实现海事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增强、社会形象全面提升。
三、工作安排
(一)6月—7月,各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内容和特点制订本单位“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全面启动2008年“规范管理年”活动。
(二)8月—10月,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部海事局将适时组织督察。10月份前后组织召开交流大会,对“规范管理年”活动开展三年以来的情况进行交流。
(三)11月—12月,根据交流大会的精神,对“规范管理年”活动进行总结,并着手建立全国海事系统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有关要求
(一)深化认识,形成共识。不断丰富宣传和教育手段,进一步加深广大职工对“规范管理”的认识,在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中形成规范管理的共识和合力,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亮化特色。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突出重点,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活动细化方案,并于2008年7月15日前报部海事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部海事局办公室)。
(三)交流做法,总结经验。部海事局将继续在内网和外网网站上开设“规范管理年”活动专栏,汇总各单位活动方案和简报,供参考和交流。同时,各单位要做好活动的年度总结和活动开展以来的总结,并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取舍,为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素材。
(四)巩固成果,注重长效。在认真总结开展活动三年经验的基础上,要把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形成统一的基本制度、基本程序和基本台账,形成目标、执行、监督和反馈全过程闭环的长效管理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留场(厂)就业人员重新犯罪后在劳动机关禁闭审查日期应否折抵刑期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留场(厂)就业人员重新犯罪后在劳动机关禁闭审查日期应否折抵刑期的批复

1979年9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79〕沪高法办字第702号请示报告已收阅。关于刑满和劳教期满留场(厂)就业人员重新犯罪后在劳改机关禁闭审查期间应否折抵刑期的问题,经我们与公安部共同研究,同意你们提出的处理意见。同时,应当指出,对于留场(厂)就业人员重新犯罪的案件,应由当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处理。过去有的劳改机关对这类案件的被告人先禁闭审查,然后报请逮捕,这种做法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今后不应采用,请你们转告有关的劳改机关。此复。

附:关于留场(厂)就业人员重新犯罪后在劳改机关禁闭审查期间应否折抵刑期的请示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
我院在受理劳改机关报来刑满、劳教期满留场(厂)就业人员重新犯罪的案件中,经常碰到罪犯在报请逮捕前先予禁闭审查时间较长,禁闭期间是否折抵刑期问题,我们的意见是:一、劳改机关对刑满、劳教期满留场(厂)就业人员重新犯罪的案件,基本上是在案发后,由场队领导批准先将犯罪分子禁闭审查,调查清楚后,再报请逮捕。禁闭审查日期往往长达数月,多达一、二年的也不少。关押在禁闭室的生活待遇,基本上与关押在看守所的罪犯相似。不折抵刑期,不利于对罪犯的服刑改造。为此,参照关于罪犯在公安机关收容审查期间予以折抵刑期的精神,禁闭审查日期应当予以折抵刑期。对这类犯人中现仍在服刑的,可予以折抵;已服刑期满的,可不必再作变动。二、犯人在判刑前,有的多次被禁闭审查,禁闭日期的折抵应以最后一次禁闭审查(即与逮捕、起诉相衔接的那次禁闭审查)的日期折抵刑期。
当否,请核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