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中加强卫生防疫与安全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8:27:32   浏览:83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中加强卫生防疫与安全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中加强卫生防疫与安全工作的通知


教体艺厅〔2004〕2号


  为防止在全国学生体育、艺术活动中发生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及其他安全事故,确保参赛(演)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全国学生体育、艺术活动中的卫生防疫与安全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1.各活动承办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传染病、食物中毒及其他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以及我部有关卫生防疫与安全工作的要求,对活动期间的卫生防疫与安全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落实各项卫生防疫与安全措施。

  2.各活动承办单位应在卫生、公安、交通、消防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举办活动前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组织管理机构职责、具体应急措施等,同时要确定信息报告人和信息报告程序。

  3.各活动承办单位应制定周密的方案,要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场所安全通道的畅通,坚决防止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4.各活动承办单位要在活动期间安排专人负责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并督促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如食堂采购人员要坚持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不采购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加工食品时必须要煮熟;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堂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加强生活饮用水的管理;加强参赛(演)人员宿舍、食堂、场馆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及设施消毒。

  5.各活动承办单位要确保有关设备设施符合卫生与安全要求,要加强对活动全程的监督,特别是公共场所的电器、消防设施、运动器材及参赛人员生活设施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安全检查。

  6.各活动承办单位要加强与各参赛(演)队的沟通和联系,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疫情、食物中毒及其他安全事故,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同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患病或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7.各参赛(演)运动队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纪律,实行全程带队的领队负责制。

  8.各参赛(演)队要积极配合公路、铁路、民航及卫生公安等部门,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参赛(演)人员途中和活动期间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9.各参赛(演)队在活动中,要对参赛人员进行预防传染病、食物中毒及其他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参赛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0.参赛(演)人员在活动期间,必须由组委会统一安排食宿,未经组委会同意,不得自行在外食宿。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初稿)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初稿)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2004年7月14日至1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督管理一司在辽宁省大连市组织召开了《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初稿,以下简称《规程》)专家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安徽省安全监管局和黄金、有色、建材、核工业及部分省市地质勘查局等20个单位共26名代表。国家局监管一司助理巡视员张炳曾和大连市安全监管局副局长梁仁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张炳曾助理巡视员对《规程》的立项背景、起草过程及重要性作了具体介绍,并对下一步《规程》起草工作的安排提出了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覃家海高级工程师代表《规程》起草小组对《规程》的起草思路、结构安排和有关条文作了说明,与会专家对《规程》进行了认真、深入地讨论,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意见,现就主要事项纪要如下:

  一、 关于《规程》的重要性问题。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规程》出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尽快出台《规程》有利于规范我国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对确保地质勘探的安全作业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认为《规程》的出台将填补我国地质勘探行业安全法规体系的空白,体现了国家对地质勘探行业安全问题的关注和对地质勘探行业职工安全健康的关心。

  二、 关于《规程》的名称问题。部分代表认为,"地质勘探作业"的内涵比"地质勘查作业"的表述范围要小,《规程》的内容涉及到地质调查、普查,建议将名称改为《地质勘查安全规程》;但大多数代表认为,就全国范围来说,地质行业的安全问题大多集中在"地质勘探作业"方面,且"地质勘探"的表述也有约定俗成的含义,包括了地质调查和普查方面的作业,建议规程名称不做修改。

  三、 关于《规程》的内容问题。部分代表认为,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规程》应体现其科学性、严谨性和前瞻性,应剔除《规程》中涉及的已淘汰技术条款,对先进设备包括目前进入我国境内作业的外资勘探企业所采用的部分先进设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做出规定;同时,在引用相关法规和标准方面,需作进一步检索和完善,规范相关专业术语的表述,明确地质勘探专业分类,细化地质勘探安全保障条件等。

  四、 关于《规程》的格式问题。有代表指出,目前《规程》的编写是以93版国标格式为模版的,应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2000)的要求重新修改格式。

  根据专家讨论意见,会议决定,会后由《规则》起草小组根据专家的意见,抓紧修改、补充和完善《规程》初稿,于7月底向国家局监督管理一司提交征求意见稿。会议强调,由于《规则》初稿修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起草小组一定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国家局制定的工作进度尽早完成任务。

二OO四年七月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工作的通知

人事部 公安部


关于进一步做好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公安厅(局),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
  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发[1998]24号)精神,做好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的工作,对于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干部的关心,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进一步做好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优先解决有突出贡献者和业务骨干的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对于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者、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的主要完成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聘任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被聘任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三年的人员、处级以上管理人员、博士学位获得者及工作满三年的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不受年龄、分居时间、指标方面的限制,及时予以解决。
  二、调整有关政策,加大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工作力度。中小城市可逐步放开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政策;有条件的大城市要逐步放宽条件;对于人口压力较大的特大城市,在严格控制人口迁移性增长的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当地干部夫妻两地分居的矛盾。
  三、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及其所属在京单位的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既要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又要严格控制北京市城市规模的精神,除符合第一条规定条件的外,要继续坚持有出有进的原则予以办理。对因指标限制、分居时间长、有特殊困难的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采取总量控制,分期办理的方式逐年予以解决。
  四、对于因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而在城市落户人员,各地区、各部门均不得收到城市增容费和类似增容费的费用。各地公安部门应凭县(市)以上人事部门出具的工作调动证明和户口迁移证明办理落户手续。
  五、各地要按照本《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人事部、公安部备案。

人事部
公安部
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