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16:25:10   浏览:882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人民政府印发《大连市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大政发〔2004〕52号



大政发〔2004〕52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现将《大连市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大连市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吸引和激励软件高级人才在我市软件企业创业和工作,扶强做大软件企业,形成国内最佳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好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注册和经营地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园区)软件园、七贤岭产业化基地以及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的软件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软件高级人才是指在第二条规定的软件企业中属于业务骨干,被连续聘用一年以上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软件高级人才的具体认定标准,由高新园区管委会会同市人事局、财政局、信息产业局、科技局等部门,根据本市软件产业人才发展状况制定,每年做一次调整。
第四条 市政府设立大连市软件高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人才资金)。人才资金的来源包括市、高新园区财政每年各拨付专项经费500万元和参照软件企业对其年薪6万元以上员工上年度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额度拨付的专项经费。
人才资金定向用于软件高级人才的专项奖励。人才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当年剩余部分,可结转下一年度使用。
第五条 由高新园区财政局、科技发展局、地税分局等部门组成人才资金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资金办),负责对人才资金的审批与监管工作。高新园区财政局指定专业机构负责人才资金拨付。
软件高级人才的专项奖励标准,由资金办按照其本人对所在企业的贡献以及该企业的当年业绩审核确定。
软件高级人才离开第二条规定的软件企业时,即停止给予专项奖励。
第六条 对第二条规定的软件企业在缴纳社会保险费时,可给予政策扶持。
第七条 软件高级人才的专项奖励,由其所在的软件企业组织申报。资金办委托专业机构受理软件企业的申报。
申报企业需填报《大连市软件高级人才专项奖励申请表》,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及相关资料;
(二)软件高级人才的有效身份证和与企业签订的聘用合同;
(三)税务部门出具的完税证明。
人才资金的申请与拨付,每年分两次集中办理,每次办理时限为1个月。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暂定截止到2007年底。在执行过程中,国家和省、市有不同政策规定时,以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政策为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

中宣部、教育部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



2005年5月8日

教高〔2005〕6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对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学科专业调整和专业目录修订,基本形成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科类层次人才培养需要,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通过制订国家重点教材建设规划,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计划和工程,编写出版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基本形成了适应各科类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3.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变化,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工作存在许多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战略地位还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在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时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少数教材不同程度存在盲目照搬西方理论体系的现象,一些教材理论与实际相对脱节,内容相对陈旧等。因此,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一定要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加强和改进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4.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充分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经验,充分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5.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学科体系建设要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与教训,系统梳理学科体系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集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不断提高建设水平,逐步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时代特点、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建设要在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重点建设一批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教材,逐步形成以重点教材为核心,各种类自编教材为支撑,全面反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三、加大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力度

  6.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部署,设立相关研究项目,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一级学科中,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重点建设一批能够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的、探索客观规律和理论发展的基础学科,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的应用学科,一批与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新兴、交叉学科。根据不同层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修订专业目录。逐步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建设新局面。

  7.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要在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发展趋势、学校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努力做到学科发展方向明、定位准、有特色、出成果、出人才。

  8.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集聚学科队伍。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的扶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贯中西、享誉中外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造就一批政治业务素质良好、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理论骨干。

  9.以建设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平台为龙头,进一步构筑学科基地。要整合各种教育研究资源,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增强为社会服务意识,逐步构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地。

  四、全面开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建设工作

  10.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大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力度。根据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全面开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建设工作,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写150种左右,基本覆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以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新闻学、文学、艺术、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教材。

  11.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建设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认真做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新闻学、文学等第一批9种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的编写于2007年完成。制定第二、第三批重点教材研究和编写计划。第二批25种重点教材研究和编写工作将于2005年启动,2008年完成。第三批120种左右重点教材研究和编写计划将在总结第一、二批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于2006年制定并启动。力争在2010年之前,完成三批共150种左右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建设任务。

  12.重点教材的研究和编写要与学科体系的研究和建设紧密结合。要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基础上,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重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总结经验,提炼概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文字表达简洁质朴、准确清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要注重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对新知识、新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和吸收,追踪、反映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

  13.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积极研制和开发多媒体教材,使文字教材与电子教材协调发展,推动教材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构建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相互配套、各具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五、完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建设工作机制

  14.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研究和编写工作,保证重点教材研究和编写质量,中宣部、教育部决定成立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审委员会(简称“教材编审委员会”)。教材编审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制定重点教材编写计划,研究教材编写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审定教材大纲和教材初稿,提出审定意见和修改建议。

  15.重点教材建设工作以教材研究和编写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重点教材研究和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成员的条件是: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其他参加编写人员的条件是:政治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协作精神强、具有教学第一线工作经历和教材编写经验。重点教材研究和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成员由中宣部、教育部共同商定后,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协调小组审批;其他参加编写人员由首席专家根据老中青三结合原则提名,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协调小组备案。

  16.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研究和编写工作,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工作小组组织实施。重点教材经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协调小组批准后正式出版发行和使用。

  17.健全、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质量保障机制。由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具体的教材编写工作程序和教材编写质量评审指标。各重点教材研究和编写课题组要严格执行已确定的教材编写工作程序,保证重点教材研究和编写工作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各高等学校要建立、完善教材编写和选用制度,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18.要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和其他保障,以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有关部门、高等学校要为参加重点教材研究和编写的专家、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六、加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19.中宣部、教育部负责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要充分发挥教材编审委员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委员会、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国务院学科委员会各学科评议组在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中的研究、咨询、指导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工作,做好组织指导工作。

  20.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宣传,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工作。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学术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优良学风和教风建设,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要方针,切实营造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良好环境。

关于围绕经营城市进行直接融资的试行办法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


十 堰 市 人 民 政 府 办 公 室 文 件

十政办发[2001]162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围绕经营城市进行直接融资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浪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县级事业单位,各大中型企业,驻市各单位:
  《关于围绕经营城市进行直接融资的试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经营城市是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新举措。经营城市的目的,一是最大限度地盘活城市资产,集聚大量资金;二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推进企业资产重组、整合,促进企业改革;三是将各类资产按市场化要求进行优化配置,发挥最大效应。同时,经营城市对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更新,加快市场化进程将产生重要作用。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城市工作,市政府将直接融资作为经营城市的突破口,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因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

二○○一年八月一日


关于围绕经营城市进行直接融资的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市场战略,充分利用城市资源,最大限度地筹集建设资金,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经营城市是将构成城市的空间和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人力作用资本(如城市基础设施),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集聚、整合、重组和营运,从中获得收益,再将这些收益投入到城市建设的新领域,走以城市养城市,以城市建城市的市场化路子,实现滚动发展。
  第三条 实行分类经营。根据城市资产属性,实行委托经营和托管经营。按照城市资产商品化、经营活动资本化、经营手段市场化、经营目的效益化的要求,建立经营城市运作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四条 通过盘活城市国有企业存量资产进行直接融资。
  推进企业上市融资。通过整合我市汽车产业、生物制药、信息技术、水能矿产、绿色食品和生态旅游资源,培养一批科技含量高、经营业绩好、发展潜力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上市条件的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
  发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融资。以国有骨干企业和优势项目为基础,通过改制改组、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方式,组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深化国有中小企业改革融资。采取出售、拍卖、租赁、承包、参股、控股等方式放开放活国有中小企业。支持和鼓励市内外优势企业、民营企业整体或部分兼并、收购、租赁我市国有中小企业。
  第五条 把城市土地资产推向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改革土地资产管理和经营方式,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形成出让、收购、转让、开发、招标、拍卖一整套城市土地资产运作机制。对城市闲置土地资产,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出售,滚动开发。
  第六条 把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推向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将政府投资形成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采取拍卖经营权的方式转让给有实力的企业经营。拍卖成交金额超过100万元的,实行分期付款、三年付清的优惠政策。对城市清洁卫生、公共绿化、公共场所管理等城市公用事业,实行公开招标租赁、认养和管理。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投资者可依法享有使用权、经营权和转让权。
  第七条 把行政机关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的闲置房产推向市场直接融资。对闲置房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予以确认后,面向市场统一招标出租经营,所得收益按比例分成。
  第八条 把城市无形资产推向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利用政府拥有的特许权,对城市路段、桥梁、标志性建筑等的冠名权、广告权、公汽线路经营权等,面向社会统一招标经营。
  第九条 利用省内外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源进行直接融资。选择一批具有产业优势、开发前景良好的项目和优良资产与省内外上市公司配股资源融合,以吸引配股资金到我市投资。
  第十条 建立经营城市收益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机制。凡经营城市获得的收益和融资,一律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局设立专户,建立专项资金,统一运营。专项资金先以参股、控股等方式投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和资源开发利用等,项目建成产生效益后,再以出售、股权转让等方式退出,所收回的资金再投资新的项目,实现城市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第十一条 加大市场建设和培育力度。重点培育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票据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重点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拍卖典当行等中介组织。
  第十二条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部门和个人"走出去",招商引资。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凡项目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按1%给予一次性奖励,超过1000万元的,每超过100万元按0.1%增加奖励。奖励经费由引进资金的单位按上述规定计入成本。
  第十三条 优化投资环境。对外来投资项目或企业,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办公、一个窗口服务"。切实规范收费行为,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收费和罚没款统一由银行代收。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功能。
  第十四条 本试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 本试行办法由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