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济南市城市商业网点管理办法》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18:12:07   浏览:893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济南市城市商业网点管理办法》的决定

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常委会


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济南市城市商业网点管理办法》的决定

2002年6月21日济南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2年7月27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

济南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经审议,决定废止《济南市城市商业网点管理办法》。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审批办法

吉林省人民政府法制局


吉林省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审批办法
吉林省人民政府法制局



第一条 为了使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审批工作规范化,根据《城市规划条例》和《吉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均须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第三条 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审批工作,除道路、桥梁、铁路、地下管线、地上杆线等市政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条件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外,其他均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确定建设用地位置,核发建设用地(位置)规划许可证;
二、审定设计方案,核发建设许可证;
三、定位验线。
第四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均须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和建设用地位置申请书,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申请确定建设用地位置。
第五条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建设用地位置申请的工程和具体情况,视需要征询有关部门意见后,即可为申请者确定建设用地位置,并发给其建设用地(位置)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用地(位置)规划许可证。
在已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土地上进行建设的工程,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向建设单位核发确定建设用地位置通知书。
第六条 工程建设用地位置确定后,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规划审查,审查批准后,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核发建设许可证或临时建设许可证。
第七条 经规划审查、批准进行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须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后,再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定位、验线,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核发定位、验线合格通知书后,方可施工。
第八条 进行道路、桥梁、铁路、地下管线、地上杆线等市政工程的建设,建设单位须持市政工程项目批准文件和技术文件及图纸,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申请,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有关部门综合研究后,确定规划设计条件,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第九条 对已批准的用地位置、范围发生变更的,须按规定的程序重新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条 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原建设许可证批准的内容有变更的,须经批准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同意,附具新的设计图纸资料报经原发证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有重大变更的,必须按规定的程序重新申领建设许可证,方可施工。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报送竣工报告,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建设许可证批准的内容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 临时建设用地须按批准的期限使用。因特殊情况确需延期使用的,须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手续。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未按规定的程序申报审批,擅自动工建设的,按非法用地、非法建设处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88年9月10日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扩大内需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扩大内需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绵府办发[2009]1号


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扩大内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绵阳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扩大内需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一月三日





绵阳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08]389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印发紧急落实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投资[2008]3127号)、省财政厅《关于中央下达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补助资金分配管理暂行办法》(川财预[2008]123号)、《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是指纳入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的各级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扩大内需项目资金是指经发改委批复用于指定扩大内需项目的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管理和使用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扩大内需资金的各级财政、发改、监察、审计以及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四条 中央下达的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由省财政厅根据年度规划,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类控制、包干使用的原则,直接计算到县市区,分配下达到市和扩权试点县(市)。

第五条 各县市区要整合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预算外资金、其他财政性资金(含捐赠资金),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与中央下达的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统筹安排,用于灾后恢复重建。

第六条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加强对社会资金的鼓励和引导,带动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多渠道筹集灾后重建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扩大内需资金的拉动效应。积极协同相关部门综合运用税收、金融、土地、产业、就业等各项重建优惠政策,努力形成政策合力,保证项目建设需要。

第七条 各县市区要按照“分类控制、突出重点”的原则,先期安排与灾区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各项政策衔接,将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扩大内需资金和现有财政补助资金有机结合,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合项目,从而统筹各类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切实保证各项项目的顺利完成。

第八条 各县市区在收到资金后要及时将灾后重建补助资金落实到项目,并经县市区政府审定后上报市政府,同时抄送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发改委和市级相关部门要负责拟定市级实施项目的资金补助方案,按现行财政资金管理程序报批后下达到具体项目。

第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按规定编制本级的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收支情况,年度预算和决算编制完成后,一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同时报上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使用管理

第十条 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必须用于规划内项目,扩大内需资金要专项用于经发改委批复的项目,不得随意更改资金使用用途,不得任意改变或扩大资金使用范围,不得用于偿还以往债务和拖欠款,不得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

第十一条 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方式。各级财政部门在同级人民银行国库开设“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专户”,各类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一律通过该专户进行归集和支出。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和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是否分别开设各类项目资金使用专户。

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拨付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坚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和涉农补贴一律通过“一折通”发放等规定。

第十三条 强化管理,规范核算行为。各级财政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单位,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财经制度,以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要做到专人负责、专账管理、手续齐备、程序规范、账目清楚,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四条 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行月报制度,各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应于每月底前5日内(节假日顺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表。各级财政部门汇总后报上级财政部门。各项目主管部门要及时收集统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要按照政务公开的原则,层层进行公布,强化社会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分配使用公开、公平、公正。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各项目使用单位要严格执行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资金预算,加强资金管理,不得侵占、截留、挪用项目资金,并按规定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各级监察、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重大项目做到靠前监督、跟踪监督、全程监督。要将检查与调研相结合,高度关注政策执行效果,要将日常监管与专项、专案检查相结合,增强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十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将资金分配情况抄送同级监察、审计部门。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互通监管信息,形成监管合力,建立有效的协调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

第十九条 各级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对检查发现截留、挪用、骗取国家建设资金、违反规定超概算投资或虚列投资完成额等行为,要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罚、处分,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办法和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并抄报市财政局、发改委、监察局、审计局。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由绵阳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